在全球建筑行业的版图中,美国市场凭借其庞大的规模和持续的活力,吸引着全球投资者与建筑企业的目光。深入剖析当下美国建筑市场,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极具价值的市场洞察,助力其精准把握发展方向。
一、政策导向:重塑建筑行业生态
(一)绿色建筑政策推动行业转型
拜登政府推行的建筑电气化政策,要求从 2030 年开始,新的联邦政府建筑禁止使用化石燃料,2025 年至 2029 年间新建的联邦政府建筑化石燃料消耗需比 2003 年水平减少 90%。这一政策的出台,促使美国建筑行业加速向电气化和绿色化转型,为相关企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如在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可再生
能源系统成等领域,企业有望迎来业务增长的新契机。与此同时,加州出台的《2025 年建筑能效标准》,将于 2026 年 1 月 1 日生效,这将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在节能技术和产品应用方面的创新。
(二)住房政策缓解供需矛盾
Realtor 发布的 2025 年住房预测显示,预计新建住宅数量将超过 110 万套,较 2024 年增长 13.8%。哈里斯 400 亿美元住房计划旨在四年内建造 300 万套新住房,以缓解住房短缺问题。这些政策不仅为建筑企业提供了大量的项目机会,还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建筑材料供应商、工程设计公司等相关企业,都将在这波住房建设热潮中受益。
二、市场动态: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一)住房市场回暖可期
尽管美国住房市场曾面临诸多挑战,但目前已出现积极的复苏信号。一方面,建筑商计划建设更多面积较小、可负担性更高的住宅,以满足首次购房者的需求。数据显示,2023 年 9 月售价低于 30 万美元的新房销售比例从 14% 上升至 2024 年 9 月的 17%,这一趋势有望在 2025 年持续。另一方面,抵押贷款利率预计将在 2025 年维持在 6% 以上,并在年末降至 6.2%,房价上涨的同时,抵押贷款支付基本保持不变,这将增强购房者的信心,促进住房市场的活跃。
(二)商业地产持续低迷
自 2022 年 3 月美联储加息以来,美国商业地产价格大幅下跌,跌幅达到 21%,其中办公类商业地产跌幅高达 4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这是美国商业地产价格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下跌。高利率环境导致融资成本飙升,商业地产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同时,远程办公的普及使得办公楼空置率节节攀升,截至目前,全美办公楼空置率已升至创纪录的 20%,预计到 2026 年将进一步升至 24%。此外,商业地产风险已向金融系统传导,众多银行因商业地产贷款问题陷入困境,中小银行面临的风险尤为突出。
三、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变革
(一)装配式与模块化建筑兴起
面对劳动力短缺和住房需求增长的双重压力,装配式和模块化建筑技术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类建筑方式将大量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可有效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建筑质量。例如,部分建筑企业采用模块化建筑技术,将卧室、客厅、厨房等功能模块在工厂预制,再运输到现场进行组装,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3D 打印房屋技术也逐渐崭露头角,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二)数字化技术赋能建筑行业
美国科研团队利用 3D 技术重建和展示古代建筑,为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和维护等环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可实现建筑项目的可视化设计和协同管理,提高项目的可控性;物联网技术可实时监测建筑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智能化维护。
四、行业挑战:前行路上的阻碍
(一)劳动力短缺与成本上升
美国建筑业长期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无证工人占据了全美建筑业劳动力的 13% 以上,在加州和德州等建筑业集中地区,这一比例更是超过 50%。拟议中的驱逐行动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劳动力短缺,推高工资水平,导致项目延期。同时,新关税政策可能会使建筑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如特朗普提议对加拿大软木征收高达 25% 的关税,这将增加建筑企业的成本压力。
(二)政策不确定性增加风险
特朗普当选总统后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如减少监管措施、驱逐无证移民、提高关税等,给美国建筑市场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些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对建筑行业的劳动力供应、材料成本和市场需求产生重大影响,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美国建筑市场在政策驱动、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既充满了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建筑企业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把握市场趋势,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