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jpg

在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当下,美国关税政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尤其是对中美贸易关系产生着深远影响。近期,美国关税政策出现诸多新动态,进一步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复杂性。

美国关税政策新动态

当地时间 4 月 2 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关于所谓 “对等关税” 的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 10% 的 “最低基准关税”,同时对数十个其他国家和地区在 10% 的基础上加征更高关税 。然而,北京时间 4 月 10 日凌晨

,情况生了变化,特朗普叫停了已于 4 月 9 日生效的全面对等关税,暂停期为 90 天,以便进行贸易谈判 。但即便如此,美国仍保留了对全球范围内所有进入美国的商品征收 10% 的基准关税(已于 4 月 5 日起生效),并且特定行业的关税依旧在征收,像 3 月 12 日生效的 25% 钢铝关税以及 4 月 2 日生效的 25% 汽车及零部件关税仍然有效 。

在中美贸易方面,美国的举措更为激进。4 月 8 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 “对等关税” 的税率由 34% 提高至 84% 。这种升级对华关税的做法,严重侵犯了中国的正当权益,也对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造成极大损害。作为回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 2025 年 4 月 10 日 12 时 01 分起,中国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将加征关税税率由 34% 提高至 84% 。

美国关税政策背后的逻辑与意图

美国在加征关税的文件中列举了一系列理由 。其一,美国认为每年持续的巨额商品贸易逆差导致其制造业基础空心化,破坏了关键供应链,还造成了制造业就业岗位的流失。其二,美国强调制造业虽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1%,但却是创新的主要引擎,贡献了 55% 的专利和 70% 的研发支出,因此要加以保护。其三,在美国某些先进工业部门,如汽车、造船、制药、技术产品、机床以及基础金属和金属制品等,保持美国制造能力的需求尤为迫切。

然而,从经济理论和实际情况来看,美国加征关税的理论基础存在严重错误 。市场本身是有效的,贸易顺差或逆差是国际贸易基于各国比较优势分布不同而交易产生的结果。而且,美国过低的储蓄率才是其贸易逆差的关键驱动变量。从动态角度分析,低储蓄率使得美国资本形成速度远低于消费速度,进而导致制造业比较优势降低,经济产生高进口需求。此外,美国金融账户处于顺差状态,其经常账户逆差输出了美元,形成顺差国的外汇供给,部分又通过对美元资产的配置回流美国,对美国的债务规模、投融资成本及居民部门杠杆率形成支持。所以,美国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来解决贸易逆差等问题,实则是治标不治本,更多是出于政治考量和对国内部分利益集团的迎合,试图营造一种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的假象。

中美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及影响

随着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的大幅提高,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这对两国经济都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

对中国而言,出口企业面临巨大压力。中国输美商品成本大幅增加,价格竞争力下降,订单减少,部分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可能面临减产甚至倒闭风险。例如,中国的一些服装、玩具等传统制造业企业,其产品大量出口美国,关税提高后,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促使中国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步伐,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推动内需增长,减少对单一海外市场的依赖。同时,中国也积极拓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实现贸易伙伴多元化,降低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

对于美国来说,消费者将承受更高的物价。中国输美商品种类丰富且价格相对较低,是美国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税提高后,美国消费者购买这些商品的成本增加,生活成本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美国民众的生活质量和消费能力。此外,美国相关产业也并非完全受益。虽然部分美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可能因关税获得一定保护,但他们也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问题,因为许多原材料依赖进口,其中不乏来自中国的产品。而且,贸易摩擦导致的不确定性增加,也使得美国企业的投资和生产计划受到干扰,影响美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在全球经济层面,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动荡 。美股期货短线跳水,道指期货应声下跌超 730 点,跌幅超 1.9%,标普 500 指数期货跌 1.7%,纳指期货跌 1.65%。现货黄金、白银快速拉升,伦敦金现上涨 2.79%,伦敦银现涨超 3%。全球贸易秩序受到冲击,各国都在重新审视自身的贸易政策和经济发展模式,国际贸易增速放缓,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面对美国的关税政策和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中国始终保持理性和克制,在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积极寻求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问题 。中方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起诉美方最新加征关税措施,将 6 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 12 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这些举措旨在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经贸秩序的决心。